昨天信箱裡放著這張紙條。
一份很特殊的假單。有些緣由是來自之前一文(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我是真的很不喜歡隱藏在點名、緇誅計較的細部評分制度之後的意識型態。覺得那近乎是一種猜忌、懷疑與軍訓思想。妳們願意自我負責,我願意相信妳們,不需繁文縟節,通知我一聲不讓我擔心即可。(但,下週期中考要來考啊,呵呵)
這讓我引發了這兩年來在大學教學上的另一雜感。我其實是一個不「好為人師」的人。隨時隨地、隨人隨物,我覺得自己都還一直亢奮地處在持續的學習過程當中。但是大家對於「(大學)教師」的角色期待,好像是,你已經學好了,你的任務是要來傳授學好的東西給別人。不過,開個玩笑當比方,如果有人問我,你學了那麼久的語言學,請問你語言是什麼?我的最誠實與最滿意的答案其實是,我不知道。譁!那還得了!國家付你薪水是幹嘛用的!?
所以,常常要裝懂。裝久了,就好像知道了。阿反正就像問路時礙於面子亂謅一樣,問路者自然之後會找到出路 XD
道德上,也是一樣。我根本就是一個支離破碎的人,哪還敢「為人師表」。
跟當室內設計師的表哥聊天時,談到他最不喜歡碰到的業主(顧客之意),就是老師與醫生。「他們就是自以為什麼都知道!」我慚愧地低下頭來。的確,你生病去看醫生,問自己得了什麼病,她若說不確定不知道,那還得了!不知道也得給我裝知道!(想到自己幾年前慘痛的教訓,因為長水痘前的不適症狀,去看了3個醫生,吃了不同的藥。因為得到答案分別是:鼻咽癌、淋巴炎、重感冒。藥都沒用。最後當水痘冒出來之後,第4個醫生也說話了:是水痘沒錯!)
如果我們,能慢慢接受不確定性這個概念的重要,能夠用一種機率式、逼近式的態度過生活,是不是大家會比較健康一點?如果同學們不會因為老師說不知道就在心裡嘲笑他,也不會以為問題的答案一定是從老師那兒來,而是願意誠實與努力的一起追尋答案,大學,會不會比較有前景?
至少我是這樣覺得,與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