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05, 2013


強烈的內心共鳴。向自然的謙卑。示現德國的菩薩。







如果促發你的,不是來自心靈深處的懷疑與共感,而是左腦的運算要求,你也許會想看看以下影片:







星期一, 10月 07, 2013

慢,像條風箏線,牽引著驛動不安的心。

慢, 是一個沒有國家定位,缺乏認同安全感的民族,心理上難以躍過的關卡。有衝百米的人,有愛超馬的咖,社會才健康,營養才均衡。

慢工的人一個掌聲(請   拍   慢   拍   久  一  點)。



 [Olivier Schneider]

星期四, 9月 26, 2013

忍住的恐懼


地點:台大樂學館一樓廁所。
時間:某週四上午。

A 間傳來以下的輕聲獨語:

呀 你怎麼跑來這裡 . . . 沒關係,轉過來一點。不會弄痛你的。
你這樣動來動去我沒辦法啦 . .. 乖 .. 爬到我上面來別亂動 ... 我會輕一點的。
那我要碰你囉 .... 歐 ... 你看... 這樣不是舒服多了嗎。

(這段話結束的同時,相鄰 B 間的門被輕輕的推開,伴隨匆促的離去腳步聲)

很抱歉 B 間的某老師同學, 可能大白天卻嚇著你了。A 間的人是我,我只是在救一隻掉到馬桶裡去的旯犽

星期日, 9月 22, 2013

跌跌的不休


案頭上一直放著一本書,「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在那放了好幾個月,今天終於升起了「這本書現在不看,一輩子都不會看了」的念頭。

好簡單的一本書,力道卻比叔本華還驚人。只能說,當了七年一事無成的助教,真的也累了。

不再有狂野,不敢有夢想。年輕時的叛逆,像柚子般上下被剝開了皮。不管是幸福或折磨,都一樣囫圇吞棗。

電腦是你的囚籠,升等時限是你的獄卒。有時候,覺得自己像是剛出獄的中年人。晒了自由的陽光兩天,就想退回牢裡比較習慣安全。你告訴身邊所有的人要勇於追求,但是自己連門邊兒都到不了。你想要讓地球有點不同,卻無法接受地球沒了你根本沒差的事實。最後一抹稻草是,沒人可以理解為何你有這樣的不堪。你夜裡望著無垠的星空,數不盡你的悲哀,星星點點。

星期六, 6月 01, 2013

四三的考題




  • [送分題]  GM 熄紅燈掛綠燈,再忙也要裝閒。(做到)
  • 不吃肉也可以體健敏捷。(有決心)
  • 不論何時何地,試著解決問題(高標),至少不製造問題(低標)。(努力中)

星期六, 3月 09, 2013

大師的語言


語言若弓,心思如弦,言聲是箭。若思一人,會令心弦相應;否之則如長夜無名,對暗虛發,無所知覺。

星期一, 3月 04, 2013

暈眩的代價

忙完評鑑表格,發現這幾年投入最多的種種學術活動與專書譯註,因為與 i 無關,都獲得零分,悶著。一切皆因 i 而生而滅。又發現自己的所有的研究論文中,引用率最高的論文因為是會議論文不是期刊,也零分,不禁笑了出來。大概是又悶又笑著,就暈眩過去了。

起來後的幾天都茫茫然的,想著從小到大把自己像書纛一樣培養,最後只能化約成為 i 而戰。真的要這樣過完一生嗎。

看完台大校長候選人遴選視訊,朱先生的演說「台大是什麼」好像一場及時雨,句句打在心坎裡。共鳴的力道是很大的。至少覺得自己並不孤獨。

"
一流的大學絕對是排名好的大學;但是追求排名的大學一定不會是一流的大學。

台大缺乏的不是解決(現存)問題的技巧,而是探究基本問題的熱情,發明未來的能力。

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校園中,應該像呼吸一樣自然。

在地是土壤,國際是空氣。臺灣的肺病、地震、南島語與漢字,絕對是可以做出國際性的專題。

"

我們在台大,要當追根究柢不計代價的傻子,要培養追求真理義無反顧的瘋子,不是有張集點卡掛在牆上提醒,做這事兒 2 點,發那文 5 分。國際化不是用英語授課吸引一堆在台大只因無課可修的外國學生。為了貢獻這所大學宇宙的精神,可以捐肝賣命;為了貢獻被制約的大學排名,就不必了。停停停,靜下來,我不想再暈眩過去,我想撐到夢中的台大的到來。


喔,對了,哲學系主任的發言太聰慧可愛了,哲學家當如是也!(讚)







星期四, 2月 14, 2013

學習的潮流

微學習,開放學習,行動學習,教育場景走到了這一步,夠潮。

去年跟了史丹佛大學的吳恩達 (Andrew Ng) 教授線上的機器學習課程之後,感觸良多,跟小文笑稱很快的我們在大學裡的教學任務,就會變成與學生一起收看與討論名校的線上課程。開放、名校光環、社群、自主學習、多媒體,就這幾個關鍵字,促生了目前正在進行的一場(高等)教育革命: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很多人可能還以為,這不過是把名校課程錄影起來作線上版 (如 edX),像是把紙本書變成電子書的差別。所以儘管它的成長速度超越臉書,我一開始也執著於傳統教育的「現場」觀念而有所保留,直到最近看到 coursera 把「開放知識」的「商業模式」設計出來之後,才猛然一驚,自己真是快跟不上有創意的思考潮流。

歸納幾點:

1. 教育與學習重新回到不限年紀、不受制於時空的本質上去。你不用怕一直去麻煩別人。順應而生的微影片讓你可以利用零散時間充電。就算畢業後也不需要為了一兩門新課而去念研究所。讀書會可以是在地或無國界,社群力量讓 coursera 上一個被提出的問題,平均 22 分鐘之內會被世界某個角落的學習者解出。

2. 老師的角色可以有多重可能。 Salman Khan TED 2011 的演講提到了 Khan Academy在中學的成功實驗,聰明的結合了學習成效巨量資料分析。(每個學生的每份小考、作業、盲點討論、發問內容、同儕互動等等都變成了可以再分析回饋的 BIG DATA 。而那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開始跟不上而容易被放棄的的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後來居上的學習成果都跌破了老師的眼鏡。計畫結束後,有位老師給他的回饋是 ... I assigned your lectures for homework, and what used to be homework, I now have the students doing in the classroom .....

3. 人才與產業的跨界。這點對於高等教育來說,超炫的。Coursera 和 Udacity 都已經提供申請證書與就業配對的付費服務。可以想像的未來,未來的公司直接開出自定的多元的線上課程修畢要求,更可以直接與 MOOC 的組織合作招聘表現優異的學生。此外,學習場景的創新,也必定帶動產業的創新跨界。最近像是 Financial Times 與 Discovery 的另類教科書,都是有趣的例子。


當然,文化與權力永遠是個議題。隱藏的(英)語言霸權難以避免,另外,人文領域的「師承」體驗永遠難以取代,這都是可以進一步觀察。數位浪潮風起雲湧,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或者應該說,把心態先調整過來。


今天一時興奮話多了,最後,認真的學習者們(包括我自己),以後 calendar 系統上除了聚餐歌唱、音樂表演,再加點本年度要上的線上課程時程表吧。











星期一, 2月 11, 2013

年季の入る


早安。希望這會是個優雅的一年。

起了一大早,啥正書也讀不下,很快地翻完了一本褚士瑩先生寫的新書「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從實際歷練的生命體驗取出的語言觀,說起教來卻委婉而無痕,有很多觀點值得推薦。加上前幾天看的「一代宗師」中,那北方與南方語言的交織過招,把漢語給說得那麼活蹦亂跳,也讓我燃起語言世界旅行的夢想。


一旦我們實際進入語言的「現場」,比較可以看出「方言」為何是一個常常被污名化的政治概念。只是因為某時的政治決定,就讓自己將母語貶抑(或是過度美化),實在可惜。我們這一代的許多人,因為語言政治下的自我母語貶損,生命中都有一些缺口;但是那些成年後的去污名化動作,雖然正確,還得政治,一旦心繫「復興」,那口濃厚的責任感,不管它明不明顯,一不小心就把語言的美感弄得煙消雲散。


以前在學校上課講究字正腔圓,有意無意模仿北京官話,一旦出國在外,一聽到台灣國語,耳朵都豎了起來,心理的距離也頓時縮短。這就是語言真實的力量!褚先生這本書裡提到「好朋友」不等於「麻吉」, 「buddy」 (美)不是 「mate」(英)的例子,就是語言與社會文化心理都會沾上邊的好例子。


的確是這樣的,語言學是學科,但學語言不是。不應考慮單以「出路」決定其價值,也不需用「目標」「評量」來恐嚇與挫敗自己。

當你開始愛上語言,遇見的每個人都是老師,隨時隨處都是課堂。

新年新希望,我想快快樂樂學語言。

よい年お迎え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