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工作雜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工作雜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7月 21, 2012

再見的時刻


一個月了,還是到了說再見的時刻。

           懷念她的文史風采


            懷念她的悠閒自在



     懷念她的熱情與美麗



懷念我的用功與思念





懷念這個每天都跟它打招呼的五歐分(視力測驗)





長路漫漫,終點可以遠在天邊,也可以近在眼前。

La vita può allontanarci l'amore continuerà, Ciao






星期四, 2月 02, 2012

想像的朋友

這幾年的工作量大,幾乎失去了所以經營友情的時間。經營?聽起來把友情物化了。不是的,對我來說,交朋友,真是要用心思與投入,分享彼此喜怒唉樂,才能共同成長,與珍惜這個成長的回憶與經驗。

但是,難處也在此。有了情,容易生執意,容易起貪欲。為了解釋一個誤解,往往添增數倍的誤解。所以我很怕與人深度交往,擔心傷害別人與自己。保險一點,還是神遊太虛,與古人交。

不過,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做人,就有群性的需求,有療癒的願望。想想,寫網誌,是很能滿足這種需求的。你不知道誰在關注你,沒有回應與等待回應的壓力,不知道誰在什麼因緣下看到這些文字,理解你這個人。一切的一切,流竄於電子訊號之間。

記得某位修道者說過一句話,從 2012 之後,我們將從「務實」的世界,走向「務虛」的世界。的確,執有於「實在」困擾了人類數千年,甚至還併發了道德壓力,使得務實變成了做人做事的鐵則。但是,實亦非實,故名為實。在交朋友這件事上,更可做如是觀。何以言之?

想像一下,某個從未謀面的,人,或是什麼,與你有一樣的心靈模樣與頻道,某一天因緣際會看到你寫的東西,而產生會心一笑,或在內心為你祝福。就這樣。這一瞬間的友情,可以勝過百千萬劫的往來交際。你忍不住提筆回應,或忍住不提筆回應,都好,都美,都很感恩。

不是嗎,想像的朋友。

星期五, 11月 11, 2011

挑難的來做

以前年輕氣盛時,常覺得要挑戰自我,所以只想到問題挑難的想,研究挑難的做。最近卻有不一樣的心得。原來,這樣的精神可以應用在生活之中,原來到處都是難的挑戰。

比方說,碰到喜歡的,要貪很容易,不貪很困難;碰到不受教的,要生氣很容易,不生氣很困難。順著規範走很容易,逆著潮流游很困難。要把錢死守在口袋裡很容易,把他們捐出去很困難。或者行善很容易,要默默不為人知行善很困難。與人交往巧言令色很容易,忠言逆耳很困難。

到處都有例子。讓我們試著都挑難的來做!!

星期日, 8月 28, 2011

入室的規矩



大學生活中,有個特殊的教育場景,就是指導研究生寫論文。整個過程對於老師學生來說,都是一個貌似短暫,但時感漫長的活動。

第一個碰到的尷尬,就是提論文 proposal。英文的 proposal 也有求婚之意,這實在是傳神。回想自己準備提碩論與博論 proposal 的那一段日子,也實在是苦不堪言。特別是德國教授權高望重,決定生殺大權,當時找教授討論,字字句句都戒慎恐懼,絲毫不敢馬虎(在家都至少先行沙盤推演了上百次)。

當了老師之後,總算也理解了不同角色的痛苦。因為我之前做的研究,比較多是計算與語料庫語言學的東西,這對於大多數的語文科的學生,是個相當陌生且較難以提起興趣的領域。除了極少數幾個直接破門而入,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怪咖學生之外,大部分都要慢慢灌溉其天份,誘導與培養這方面的研究興趣之後,再進一步論及婚嫁,阿不是,是論文指導。



不過,比較不同於一般的人文研究的是,實驗或計算導向的語言研究,是以團隊研究方向為核心,在培訓上,是需要一套「工序」(包括從零開始寫程式、讀懂 paper、學會實驗方法評估與研究分工等等),是需要早點開始「把手弄髒」。不過,現在的文科研究生不一定有機會了解到這個差別,還是以「人」為主的考量(較好說話?容易過?),挑選指導老師,一不小心就弄得很像是在菜市場挑菜。

這讓我想起一個不同的經驗。我記得以前偶爾在德國大學資工系上課時,都會看到教室外的布告欄上,貼滿了各實驗室公告的碩論題目。碩論題目?我當時一開始還以為是寫好了的論文,後來才知道這是「入室」的規則,是公開講好的。有本事或興趣做此題目的學生,再去找該實驗室的老師或助教討論。

這好像才是真正的學術選秀,這樣一來,學生也不用扭扭捏捏地,整個學年下來也不知道跟哪位老師「配對」才好,或是忙亂地硬擠出一個最後不一定會出現在論文中的 proposal;而老師也可「明目張膽」地,一開始就搶適合的學生入室。雙贏!

我是不是應該在所上開此風氣?
 
 

星期四, 8月 04, 2011

書生的放鬆

從前有個在天大工作的書生,在學期中,就一直痴痴地等著那傳說中只專屬於老師的特權,啊那美麗的暑假。直到暑假都要過了一半,他還在各式各樣的雜事與工作之間不停地打轉。他警覺到這樣不行,決定要放鬆。他路過按摩店很想進去,又怕走錯間明天上頭條;他路過電影院很想進去。可是實在沒有一片提得起興趣;他想找 A 好朋友,但是又不好意思說我是來找你放鬆的(A: 平常都不會來找齁);他想找 B 好朋友,就想到 B 可能比自己還需要放鬆。他想乾脆隨便抓個路人來,陪我放鬆好不好,當就人一命做做好事好不好。但是,東想西想是很會,話到嘴邊就都吞回去了。最後,他只能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放鬆:走進誠品書店,拿起一本書來看,書名是:如何讓自己放鬆。

星期日, 7月 17, 2011

中年的危機

與 LK 聚餐時突然耳際邊傳來這樣的問題。你會嗎?會吧,呃 不會吧,也許,不知道勒。

原來自己真過了40。其實,有點不敢細想。這樣的工作型態真的是我要的嗎?說沒樂趣,也不見得。雖然超時工作,雖然對整體環境常感挫敗,但是與學生互動,看學生成長的樂趣,與全球聰明腦袋討論的機會,很容易的就將那些有的沒有蓋過去。

但是回到自己內心,總有那麼一種說不上的薄弱感。風吹草動。

想到一件一直耿耿於懷的事。約莫一年前的台北市府外,在長長的人潮中排隊要搭首都客運返回宜蘭。看到一位年輕的比丘尼師父,斯斯文文,氣質超凡。雙手持著托缽,面帶微笑著,一步挨著一步向排隊的人化緣。沒人搭理著她。不僅如此,我相信她還必須吸收所有的懷疑、輕蔑與敵意。很快的她就在我面前,而我來不及作任何反應,只能很靦腆地擠出一些笑容,看著她點頭致意並向著下一個人走去。我真應該下跪虔誠懺悔的。今天聽淨空老和尚講經時提到他以前的一個願。提到現在社會,又有多少僧侶真能如釋迦摩尼佛那樣乞食於街,真放下所有自尊我慢,真的以身作則開示眾生。創教如是,興教亦該如是!

而我,不惑之年,究竟放下了些什麼。計畫沒過,就東猜西想,滿腹不平;生活中稍有意見不同,就動輒想據理力爭,愈爭愈無理。很多更重要的事,反而只想不做,任由生命浮萍任運而生。

我常想,是不是要先要追求實在,下一步才能追求摧毀實在的基礎。不是這種次第的話,會不會虛的實性都不清楚,理解實的虛性更無可能?好吧,不懂的人,定覺得我在胡扯;懂的人,也會覺得我在胡扯。

總之,我,路還很長。

星期六, 1月 29, 2011

冰雪的滋味


試一試相片網誌。



隨行之 CA 與 JC。



很特別的會議室,後牆拉開竟是山景。




忙著準備與聆聽,緊張地忘了想辦法把 JC 報告神情拍下來。




大會安排之旅遊途中拍到的一位老先生。



合掌屋的雪景。



很美,不是嗎。但雪有二重矛盾性,冰冷又溫暖。






和田家(廢話)




其實曾經是這樣的。





有小京都之稱的街道。





搭飛機前去的岐阜公園。



前一輩子應該是樹吧,所以超愛他們。



回程碰到日本國的主人翁。





瞑想の小路經過親鸞上人的佳言,當此次旅程之句點。






星期四, 1月 27, 2011

再見的感覺


與歐盟合作的計畫,終於在日本岐阜,圓滿的結束了。雖然執行的過程,心情百般複雜無人理解,但是要說再見,沒想到如此沈重。回想起那個在酒吧一起激盪出的計畫,雖然我總是沉默聆聽,毫無貢獻,但是要說再見,沒想到如此不捨。

老朋友,新朋友,每個與我在生命中交會過的人,都是我珍重的朋友。所以,我也常覺得自己其實是沒有朋友的人。孤獨地活在世界上,就這樣活著。孤孤單單的。安安靜靜的。要努力自找生趣,才不致於真的決定離開。也可能正因為我還有情,所以還是決定這樣繼續心跳下去。享受孤獨帶給我的這一切,這起起伏伏的一切。

想起伍佰的浪人情歌,我會擦去,我不小心滴下的淚水,但是,我不會裝做一切都無所謂。
我想有一天我會學會,通通都拋棄。

好一段時間,真的把酒戒掉了,但是還是忍不住去旅館旁的全家買了一瓶。跟往事,乾杯。




星期六, 9月 25, 2010

莊子,山木。

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處舟,雖有煸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

似如東海之鳥,進而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先嚐,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外人卒不加害。

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星期日, 9月 12, 2010

開學了。


傍晚,在大湖散步,回味童年時遊湖的種種。

手機抓不住瞬間產生的美感,但是粗粗糙糙的,反而逼近真實。




二十年前,與二十年後的椰林大道,依舊。而我的熱情理想,是否也如故?





星期三, 6月 30, 2010

Cercle de silence


出國開會,常常就來去匆匆。但每次到南法,節奏感無形中就慢了下來。



這是此行吃到最滿足的一盤輕食。簡單,清淡,雅緻。




餐桌上,一位定居法國的台灣朋友問道:為什麼法國人那麼愛抱怨,但是卻對於某些事有那麼大的耐心?比方說,在馬路上有人就把車停下來卸貨,還會跟路過的朋友順便哈啦好幾句。後面的車隊就若無其事的等著,為什麼不大鳴喇叭,像在台灣一樣?法國同事們面面相覷,不太會回答。

急什麼,對不對?不做完又不會死,全部做完也不會不死(有點粗魯)。每天日夜不分的工作,有比較厲害嗎?也沒有。決定放下所有明天就要「過期」的工作,去散散步。



雖然不知道這個名為「寂靜之圈」的活動內容,但是一群人默默地圍成一圈站著,
散發的能量是很大的。


我就在大家後面跟著靜默著,享受這即將離開前的美好片刻。

我喜歡法國。



星期三, 6月 23, 2010

最後一堂課。


最後一堂課後,一個人在研究室與 WUG 對看了好一陣子。



珍重,再見。

星期五, 6月 18, 2010

旅途愉快!schöne Reise!




可能是因為要與 99 級的同學們一起從師大畢業,所以今年收到好多大大小小的卡片,很是感動。真是大家不嫌棄。

雖然當大學老師是我的志願,但我向來覺得自己站在講台上,是誤人子弟。

比方說,我不習慣大聲說話,也不習慣「清楚明快」的講話節奏。因為我常常猶豫,自己如果就這麼劈哩啪啦出來的話語,裡面是真的是純的會有多少。我也不要求點名不喜歡管束不贊成把大學生當小孩,甚至最好都沒有作業沒有考試。我常常夢想,在大學裡,大家都放下了世俗價值的壓力與要求,一起開心地,馳騁於知識的無盡原野,快樂地享受想像力帶來的宴饗。就像玩耍不是為了別人一樣,念書,思考,與討論也可以不是。天氣好時,我們可以無拘無束自由地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出心靈的藩籬。

我知道我不切實際;我也只是常常夢想,不知何時才能帶著學生跨出這一大步。但,我相信我有天會做到的,即將成為老師的你們也會,對吧。

星期二, 5月 11, 2010

if you only walk long enough

去 T 大演講完之後,「某個小文」送給我的一段引文,歡喜收下。I'll keep loping, for sure ;-)

"Would you tell me, please, which way I ought to go from here?"
"That depends a good deal on where you want to get to," said the Cat.
"I don’t much care where--" said Alice.
"Then it doesn’t matter which way you go," said the Cat.
"--so long as I get SOMEWHERE," Alice added as an explanation.
"Oh, you’re sure to do that," said the Cat, "if you only walk long enough."

星期二, 4月 20, 2010

不知道該寫給誰的短信

嗨,親愛的,

其實應該要寫點東西的,最近,在停頓了幾年之後,真的感覺到生命又開始有那麼一點點進展,有那麼一些期待,如果真有明天。儘管生活還是狂捲在無止盡的工作漩渦之中,但是心中卻漸漸醞釀了一塊力道漸強,範圍愈大的平靜。

親愛的,你們都不知道,我不喜歡給人壓力,不喜歡告訴你們該做這該做那,該做牛還是做馬,不喜歡指導與辯論,不喜歡提醒你未來要怎樣才好走。

親愛的,我寧願在小茶館裡與你們淡淡的聊天,寧願與你們在山際林間,日月星辰之下,吸取與分享大自然的氣息。寧願,忘了我是誰你是誰。寧願,跟你們一起勾肩搭背,去聽聽像胡德夫或 Vusi Mahlasela 這些老男人唱歌,呵。







星期四, 12月 24, 2009

強撐的期末,意志的末期

本週在德文課放的電影,的配樂。幾乎,搶走了,導演的麥克風。

讓我想到,如果還有明天,Tears in Heaven 等。這些歌,唱生死,說迷戀。粉碎了我,強撐的堅強,虛妄的意志。音樂,最容易,把我弄痛。但是,痛,才會醒。




Love is how it's lost not how it's found

星期六, 11月 28, 2009

下一週的行事曆

週一:政大語言所演講:Where are the Enemies, my Friends? A comparison of distribution-based and graph-based approaches to synonyms and antonyms.

週二:中研院國際計算語言學博士學程授課:Computational Lexical Semantics

週三:師大上課: Python Programming for Linguists / Deutsch (I)

週四:主持中研院歐盟 KYOTO 計畫 - LOPE lab - Chinese Wordnet group 定期聯合工作會議

週五:師大上課:Sophomore Writing;搭晚班飛機前往香港

週六:PACLIC 會議發表口頭與海報論文;主持 Regular Session (Semantic Role Labelling)

週日:參加台法跨國合作 M3 計畫會議

週八:總算等到這期待的一天了,可以彈琴、聽音樂、讀小說;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和默諾打棒球,和老婆看晚場電影;可以睡前噗浪寫臉書玩電腦。

週一:搭機返台,又是另一個工作週。

星期六, 10月 17, 2009

我的存在編碼

瞧瞧他的生活回憶,習性與情結。領悟到每一個人都應該被當成小孩。真的生命所有的悲哀就在這一秒之中。領悟到每個人的生命片刻,不過都是由某幾個關鍵字構成的。特麗莎的是:肉體、靈魂、暈眩、軟弱、田園詩、天堂;湯馬斯則是: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