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27, 2008

在病痛中的反省最真實。

連續病了幾個月,我終於,有點開竅了。

原來在學術圈,也會受到經濟主流氣氛影響,也會有[成長]的迷思。為了迎合評鑑與升等要求,* I 指標(SCI, SSCI, AHCI,...) 順勢成了研究工作的緊箍咒。很容易的被一種炒短線的策略所誘惑。

期許自己過一種綠色的研究生活:將所有學術活動建立於可持續發展資源共享國際化的基礎上。而非建立在快速之論文數量成長及擴張的基礎上。研究不是商品,學術聲望之累積,品牌之建立,應該是隨實力增長自然而然附加上的,而不是一開始就設定要去追求的東西。

要重視研究工作的環保,對於[學術 CO2] 進行排放總量管制,亦即類似之研究與成果不要為了累積數量而大量重覆投稿; 要將研究成果無私無償的公佈分享,甚至能提供協力維護之機制。要有國際化的準備與嘗試,使得自己的努力能夠成為人類整體知識進展的一個(很小也沒關係的)部份。

呵呵,我是不是應該鼓吹成立 green party 的大學支部?

8 則留言:

  1. 我也支持老師的看法
    況且論文數量這麼多,看報告的人也會很累阿

    回覆刪除
  2. 老師,我有一個在私人公司上班過的朋友說,每年到了年終,就覺得自己的價值似乎是用薪水增加的幅度來定義的,(尤其是當別人加薪的幅度比自己高時)。論文的數量就是學術界的加薪制度嗎...?對了,老師,身體最要緊喔,而且師大也沒逼得很怎麼樣(吧#*%$),希望你多給自己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喔。

    希望老師真的"組第二個綠黨"的人

    回覆刪除
  3. 論文的數量就是學術界的加薪制度 -- 真是一個好比喻 ...

    感謝你們的關心,我很喜歡師大這個環境。只是因為自己現在的生活重心太多,步調就常常不穩。我會洗心革面的 ;-)

    回覆刪除
  4. 老師加油!
    支持你的理想與看法~

    回覆刪除
  5. 老師,我是第二個給回應的人,怕老師誤會我的意思,提到師大的意思是,如果師大對教師的形式化的要求沒有很多的話,老師就有多一點時間做想做的事,我也很支持老師的綠色思潮。
    可以活在理想中是最快樂的事了,所以,羨慕你喔,老師。

    回覆刪除
  6. 謝謝,我了解你的意思。
    希望大家都可以活在自己的理想中~

    回覆刪除
  7. 若不用“I”的方式評鑑,我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衡量「學術成果」這種很abstract的東西。或許“I”評鑑看起來有點商業化,甚至是炒短線,但在制定出更好的評鑑方式之前,個人認為仍不失為一種盡量追求客觀的手法。至少它對某些「不事生產」的教授們會產生一些逼迫的作用,沒辦法,台灣的學術界就是要求教學與研究並重,這很現實,要待在這圈子裡只好遵守遊戲規則。再來看看那些大師級的人物,他們的研究也大多是「質量並重」,有沒有那種著作少、卻很有學術聲望的學者?恐怕不容易找得到,就算有,也是稀有動物吧!所以不管你愛不愛,你就是要把“I”生出來。共勉之!

    回覆刪除
  8. 不過聽說要有一篇單獨發表的論文耶...。個人認為人類之所以有今日的高文明,和"合作"有很大的關係,希望相關單位能多鼓勵這種合作的風氣,而不是懷疑大家有沒有獨立研究的能力。

    回覆刪除